

環球巡迴
Map
新馬 on Air
On air

新馬行最後一週

馬來西亞的日常

北海

檳城靜思堂

慈濟園區推介禮

戶外大愛之夜

看診

新山文化

26歲

環保站 我做的

免費空間



馬來西亞
Malaysia
沿途剪影-麻坡
Snapshot-Muar

沿途剪影-馬六甲
Snapshot-Melaka
沿途剪影-檳城
Snapshot-Penang












沿途剪影-吉打
Snapshot-Kedah







沿途剪影-新山
Snapshot-Johor Bahru








新加坡
Republic of Singapore
沿途剪影
Snapshot









看見大愛 瞭解慈濟|新馬行-全紀錄
Discover DA AI Embrace Tzu Chi
看見大愛 瞭解慈濟
新馬行-全紀錄
Discover DA AI Embrace Tzu Chi








大愛之夜|精彩花絮
Tzu Chi Night of Great Love








即時新聞
News








更多報導
More Reports

2025.4.13
環球巡迴馬來西亞首站來到新山,表演藝術家萬芳及陳素瑄通過演唱歌曲傳達人間的美好,約820人赴會共同“看見大愛,瞭解慈濟…

2025.4.9
慈濟吉打分會將於4月18日(星期五),晚上7時30分在吉打靜思堂舉辦大愛之夜,邀請大眾一同見證與感受大愛精神的力量。

2025.4.7
慈濟人文志業大愛電視台再次展開“看見大愛,瞭解慈濟,環球巡迴之旅”,吉打站將於本月18日(星期五)晚上7時30分在吉打靜思堂舉辦
新馬行啟程!首站新加坡
慈濟人文志業團隊正式啟動為期 19 天的《看見大愛.瞭解慈濟》新馬行, 今天 (4/10) 起將走訪新加坡與馬來西亞,帶著感動和一個個溫暖故事,串起這段善念的旅程。
首站來到新加坡,由慈濟新加坡執行長 劉瑞士帶領志工盛情迎接,一踏出樟宜機場就被幸福感包圍。
未來三天,團隊將深入新加坡,在靜思堂與慈濟人文青年中心與志工交流互動,也將舉辦一場溫馨感人的「大愛之夜」
這是一段橫跨19天、跨越國界的行動,邀請你一路同行,一站一站看見慈濟人的身影,感受那分不變的初心與大愛。
圖文 / 李旻佑、邱柏誠
人文志業精彩講座,45天小baby也是聽眾?!
19天的「新馬行」,慈濟人文志業也準備豐富的講座,跨部門協力,打造出精彩內容。
其中台下一個畫面格外特別,一名媽媽抱著襁褓中的嬰兒,手中拿著奶瓶,同時專注聆聽台上講者的內容。
她是慈濟新加坡環境永續組長─許翠琴,當時聽到人文志業將從台灣來到新加坡,排除萬難也要到現場參與!
而在媽媽肚子裡就看大愛新聞的小baby ,來到人間才45天。性格穩重的他,聽到竹琪主播的聲音,眼神專注、瞬間凝固,認真看著眼前的主播,內心獨白應該是:「似曾相識啊」
圖文:陳竹琪、李旻佑、邱柏誠
有這麼好康的事?免費帶你運動,還送精力湯!
今天,團隊來到新加坡武吉巴督樂齡長青館。
小小不到70坪的空間,每天超過四百位長者在這裡做活動,而且,免費!
這麼好康的事,絕對要讓你知道。
想學各種十八般武藝,這裡都有門路,而且只要來運動,就送一罐當天現煮精力湯給你帶回家喝!
這是當地長青館的職工發想的IDEA,小小一罐,讓長者來了,健康也從這裡慢慢找回來了!
圖文:邱柏誠
慈大校友 × 青年中心:一場跨世代的交流之夜
4/10 晚上,青年組團員來到新加坡慈濟人文青年中心,舉辦慈大校友與青年交流會,聚集著在新加坡的93級到108級的慈大校友、當地青年志工、青年中心夥伴、當地實業家志工、與人文志業的青年夥伴共 21 位。
透過桌遊卡牌 《What Truly Matters》,圍繞在青年中心的四個面向「真實、感恩、韌性、成長」展開交流與對話,不分年齡、性別、職業,誠實依著本心,尋找自己最重要的是什麼。
每一位交流分享自己的生活經驗、人生選擇與面對困境的轉念,笑聲與共鳴在空間裡無限蔓延,短短一小時讓彼此因畢業疏遠的心再次貼近。
這一晚,回家的不只是校友,更是一群相信對話與行動能創造改變的年輕人。
圖文:李旻佑
緊緊的擁抱,已道盡,新加坡和台灣兩地法親,對「他」思念的連結。
實業家沈喜洲師兄,2021年6月6日生日當日於睡夢中圓滿一生。
同修雅歲師姊、女兒若彬,在人文志業新馬行團隊抵達公司參訪時,送給我們一份「愛的禮物-護持人文志業公益廣告」
雅歲師姐說:「要將喜洲師兄的遺愛化為大愛,讓清流繞全球。」
人文志業募心募愛于東玫師姐回憶:喜洲師兄,為了護持人文志業,將善款一袋一袋的包妥,托給一位一位的法親家人,帶回台灣交給她。沈師兄這份關愛,讓她點滴在心。」
這回來到新加坡,執行長劉瑞士和東玫分享,喜洲師兄的愛並沒有因為他的生命圓滿而終止,反而開枝散葉,將近有20位實業家因為喜洲師兄的無常示現,決定培訓走入菩薩道,昨天晚上邀請他們共同見證,這位「沈爺爺」為慈濟所做的一切,及對法親之間的情意相挺。
讓現場與會的實業家們感動。瑞士師兄說:「感恩人文志業串起的誠與情,讓他們更加凝聚。」
圖文:李旻佑、于東玫
Happy Birthday to you~
4/12這天,新加坡大愛之友推廣種子團隊,齊聲為秀雲師姊獻上生日快樂歌,因為——她的生日願望很不一樣。
秀雲師姊說:「經年累月看大愛、聽上人開示,即使人在新加坡,也像天天見到師父。」
她一直有個願:一定要護持大愛電視。
這次剛好人文志業團隊來訪,就在她生日這天,她把握因緣,正式成為人文榮董。
現場法喜滿滿,推廣團隊也都感受到這份祝福。
其實幾天前接下推廣任務時,大家還有些忐忑,不知道怎麼開口。
直到看了人文團隊帶來的掛軸——清楚介紹大愛電視的新聞、戲劇、節目與未來發展,
每個人越講越歡喜,只想為大愛電視多盡一分心力。
看看大家的笑容就知道——
這場生日,不只點亮了願,也點亮了一群人推動善念的心。
圖文:于東玫
年輕人在哪裡?在新加坡,他們在每個角落發光
在新加坡的慈濟據點,隨處可見年輕人身影——用熱情、創意與堅持,在不同場域中靜靜發光。
在武吉巴督樂齡長青館,來自印度的 Nidhi Gupta,因為疫情開始關心長者議題,一年前加入這裡,如今早已和長者打成一片,走在長廊上,笑聲與問候不斷。
她的活力,為這裡注入滿滿的生命力。
來到慈濟善食坊,設計簡約清新、藏著滿滿巧思。
無油、無糖、少鹽的理念,做出驚喜的生披薩與鳳梨酥,讓人一口咬下都忍不住「哇!」的一聲!
最後是去年剛開幕的慈濟洗腎中心。
由一群年輕人負責籌劃、學習與營運,即使歷經疫情與困難,他們仍一步步堅持前行,打造一個真正以病患為中心、舒適有尊嚴的療癒空間。
這些年輕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在慈濟的每一個角落,靜靜寫下「做得到」的故事。
圖文:邱柏誠
從新加坡出發,愛與感動在馬來西亞延續綻放。
4/12 晚上,新加坡大愛之夜圓滿落幕。
隔天一早,人文志業團隊於 7:30 啟程前往新山,新加坡志工特地到場送行,三天來的無微不至與暖心陪伴,讓我們滿懷感恩。
短短一個多小時的車程,我們抵達馬來西亞新山。
慈濟家人早已準備好貼心接待,讓我們能無後顧之憂地迎接接下來的分享與任務。
今晚,馬來西亞第一場大愛之夜也圓滿完成。
從新加坡到新山,每一站,我們都深深感受到人文的力量,也看見愛與美善正在發生。
圖文:李旻佑、邱柏誠
《看見大愛‧瞭解慈濟》環球巡迴首站:新加坡站
從新加坡出發,讓世界看見大愛
今晚,「看見大愛 瞭解慈濟」環球巡迴首場活動在新加坡舉行,現場湧入將近 680 位民眾,也是新加坡慈濟人文青年中心開幕以來最多人參與的一場活動!
活動中分享了人文志業近期的故事與行動,特別邀請來自馬來西亞的歌手陳素瑄與藝人萬芳,以歌聲傳遞溫暖與希望。
慈濟志工李德福師兄與妻子也動人分享,自己因為看見大愛台而啟動人生轉變的故事。
第一場圓滿完成,從新加坡出發,
我們希望讓世界看見人文的力量,發揮上人的影響力。
圖文 李旻佑、邱柏誠
大愛之夜第二站.新山|手牽手,心貼心,善的力量延續
在馬來西亞新山,近 800 位觀眾齊聚一堂,用一首首歌聲與一段段故事,寫下屬於這座城市的溫柔記憶。
慈濟志工張亞華師姊說得很簡單:「一個人的力量不夠,希望大家一起看大愛台、一起做環保。」,她的分享深深觸動每個人。因為這份願,不只是她的,而是屬於我們每一個人的行動力。
當表演藝術家陳素瑄與萬芳接連登台,唱起〈牽手〉與〈人間有愛〉時,現場的觀眾紛紛舉起手機,打開手電筒。
一盞盞微光在黑暗中閃爍,像是一片由心意點亮的星海。
那一刻,我們不只是聽見了歌聲,更看見了善念彼此連結的力量。
今晚,我們不是只是看一場演出,而是共同經歷一場——由人文、善念、與彼此連結起來的溫柔行動。
圖文:李旻佑、邱柏誠
這一刻,善的種子悄悄落地生根
新山大愛幼兒園 × 三好福田開幕】
孩子用行動種下善的種子,開啟希望的一天。
4月14日上午,團隊一行人前往新山大愛幼兒園送愛,恰逢幼兒園的「三好福田」正式開幕。
孩子們親手為來訪的慈濟人文志業夥伴與在地師兄師姐準備甜點,也以熱情的〈快樂小天地〉表演,迎接大家的到來。
開幕儀式由孩子們活力十足的舞龍舞獅揭開序幕,接著在人文志業發言人陳竹琪師姊與新山分會負責人林秋廷師姊的帶領下,共同拉開象徵祝福的對聯,正式啟動這片屬於孩子的三好福田。
導覽過程中,孩子們親自介紹他們的三好福田,希望透過這一場溫馨的開幕儀式,讓「說好話、做好事、存好心」從心開始,在校園中發芽,也在人與人之間傳遞。
圖文:李旻佑
小小空間,大大願力!笨珍慈濟環保教育站
這趟新馬行,有一個最重要的行程——回到環保的起點,感恩一路護持的人。
4/14 我們來到位於龍文街的笨珍慈濟環保教育站,人文志業團隊首次到訪,志工們早早就站在門口,用最樸實、最熱情的方式,夾道歡迎我們的到來。
這裡不大,但處處看得到用心:回收的塑膠袋變成了一座小小的須彌山;一顆顆寶特瓶被捆紮起來,成為一張張堅實的小凳子。
汗水濕了又乾,乾了又濕,志工們依舊彎著腰、雙手不停地做,因為他們知道,這是護地球的方式、也是守護大愛台的力量。
圖文:李旻佑
環保進校園,從小扎根
今天(4/15)上午,人文志業團隊來到新山輔萊華小,與近 600 位師生一同推廣環保。
以互動、遊戲、音樂帶入環保概念,讓 6 至 12 歲的孩子們在歡笑中思考,也在參與中學習。
從〈一個乾淨的地球〉這首歌開始,學生們一起高聲合唱;而在「地球媽媽發燒了怎麼辦?」的提問中,孩子們更用自己的話語回答:「做環保、做分類!」一問一答之間,是觀念的萌芽,也是希望的開始。
透過團隊搶答遊戲、分組互動與小禮物鼓勵,將「資源分類、愛地球」的觀念,具體種在每一位學生心中。
更感恩在地慈濟志工長年與校方建立好緣,讓慈濟人文的力量,有機會在孩子心中發芽、延續。
這一場校園分享,讓我們再次相信——孩子,就是未來環保行動最有力的希望。
圖文:李旻佑
愛無國界,環保無藩籬——阿明首次海外分享,感動滿滿
首次面對馬來西亞華小校長群,阿明分享他的真情時刻。
4/14下午,人文志業團隊來到馬來西亞笨珍縣民眾華文學校進行交流。
團長林天來師兄推著分享人阿明師兄走進學校,看到校長陳惜樺已在會場外等待,並伸出友誼的雙手迎接阿明,讓人倍感溫馨。
令人驚喜的是,在開始分享前笨珍縣副教育局長特別頒發了一塊紀念木牌給阿明師兄,感謝他跨海來做環保分享。
當天現場聚集了來自25所華校的校長、副校長與老師們,阿明說:「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在海外、面對不同族群的教育工作者進行分享。」
大家專注的眼神,讓阿明深感「有愛無礙」,「愛護地球做環保」是沒有宗教信仰、國藉地域的藩籬。
他也把握這難得的因緣,向大家介紹大愛之友 WhatsApp 官方帳號,看到大家紛紛掃碼加入,他說:「真的很欣慰,也很感動。」
這場交流不只是一場推廣,更是一份跨越文化、溫暖人心的連結。
圖文:黃添明、邱柏誠
跨越200公里的堅持
人文志業團隊來到馬來西亞新山,不只帶來感動人心的大愛之夜,也準備了豐富的知識饗宴——兩天共13場精彩講座,涵蓋引路渡人、生命的選擇、新聞到心聞的轉化、故事實作,以及青年參與的善共鳴等多元主題,與當地志工深入交流與互動。
其中,人文志業發言人陳竹琪師姊分別分享了「從新聞到心聞」與「如何說好一個故事」兩場講座,現場座無虛席、反應熱烈,許多聽眾從早場一路聽到下午場,紛紛表示收穫滿滿、意猶未盡。
特別令人感動的是,有一位來自馬六甲的師兄,為了參與講座,騎機車橫跨近200公里來到新山。他說:「再遠也要來,不能錯過這麼難得的人文分享!」
這不僅是一場知識的交流,更是彼此理念與使命的激盪——在故事中學習,在真誠裡感動,在共鳴中,看見人文的力量。
圖文:邱柏誠
一場分享,是連結的起點;一段感恩,是溫柔的回響
新山的交流,由天來團長與年輕同仁旻佑、蘇閱登場,以「你就是連結的起點」為題,分享慈濟在人文志業中的承擔與傳承。接著,是最動人的感恩時刻。
人文志業與新山團隊互贈回顧影片與結緣品,影片播出時,大家靜靜凝視著彼此走過的點滴,那一幕幕熟悉的畫面,讓人心頭泛起一股暖流。
彼此誠摯鞠躬的當下,無需多言,是一種深深的感恩與珍惜。
新山家人送來的禮物,更別具意義——是一只用錫製成的風箏,上面刻著每位人文夥伴的名字。
他們寫道:「一縷風箏情,一片錫心意。」
願這份輕盈之旅,承載深重情誼,隨風飛揚,連結彼此的善與愛。
如上人所說:用善念與人結好緣,用好話與人結善緣。
結束前全場一起合唱〈讓愛傳出去〉,手機燈光齊亮,一顆顆微光閃爍——我們每個人都是小小的光,聚在一起,就能照亮希望的天際。
這不是句點,而是一條善的絲線,正牽起下一段人文旅程。
圖文:李旻佑、邱柏誠
走進百年信仰之美——查希爾清真寺 Masjid Zahir
4月17日,我們來到吉打當地歷史最悠久、同時也最壯麗的——查希爾清真寺(Masjid Zahir)。
這座位於亞羅士打(Alor Star)的百年清真寺,被譽為馬來西亞最美清真寺之一,建築外觀典雅大氣、內部則莊嚴寧靜,走在其中,每一處細節都讓人駐足讚嘆。
入內前,女性需以絲巾包裹頭部與脖子,以示對信仰的尊重;而清真寺圓頂的巧妙設計,更能透過自然光線的位置,判斷太陽方位與當下時間,展現智慧與信仰的融合。
每逢週五,這裡會湧入前來禮拜的人們;在馬來西亞國慶日時,寺前道路更會封街慶祝,讓這座宗教聖地成為全民共享的文化象徵。
走進查希爾清真寺,感受的不僅是一座建築,更是一份文化傳承與心靈的寧靜。
圖文:李旻佑、邱柏誠
在馬來西亞最北的靜思堂,遇見最熱情的擁抱
吉打的第二天(4/17),我們來到了馬來西亞最北端的吉打靜思堂,一下車,就被滿滿的熱情包圍。
吉打慈濟幼兒園的孩子們舞龍舞獅迎接,洗腎中心的同仁則唱起〈用馬來西亞的天氣來說愛你〉,歌聲與笑容,就像陽光一樣,把我們暖暖地接住。
志工們親手為我們別上特製胸針,人文志業的夥伴也和孩子們一起跳舞互動,歡笑聲此起彼落,溫馨滿溢。
在靜思堂的介紹影片中,我們看見了多年前姚師兄與此次團員的身影,那一幕,彷彿時光串起了我們與吉打的緣分。
隨後,我們走訪洗腎中心與幼兒園,孩子們小手牽大手,熱情導覽自己的三好福田,並分享主題──「地球媽媽生病了」。一雙雙真摯的眼神,把我們的心全都融化了。
來到吉打,我們深深感受到:這裡不只是慈濟最北的據點,更是一個溫柔、熱情、迎人的家。
一場文化的相遇,讓我們成為一家人
四月十七,吉打第二天的晚上,吉打慈濟家人為我們準備了一場難忘的馬來文化體驗之夜。
為了讓人文志業團隊好好感受在地文化,志工們早早就詢問好我們的尺寸,精心準備馬來傳統服飾——男生穿上 Baju Melayu、女生則是 Baju Kurung,這是馬來人在新年或重大節慶才會穿的正式服裝。
穿好後,志工們帶領我們參加別出心裁的「文化廟會」體驗。一進場,先得通過竹竿舞(Tarian Buluh)的挑戰,沒跳準還會被竹竿夾到,現場歡笑聲不斷!
會場兩側擺滿了六個攤位,不只展現馬來傳統風味,還結合了印度、泰國、印尼、廣東等多元文化美食,用蔬食方式呈現,每一道料理都讓人驚艷:「原來素食也能這麼有味道!」
一夜下來,穿得開心、玩得投入、吃得滿足,更感受到:在慈濟的大愛裡,沒有種族、宗教、膚色的距離,因為有情,我們串連在一起;因為有愛,我們是一家人。
不只是過客,珍惜守護每位家人
4/16 抵達檳城後前往吉打的路上,我們短暫停留在一個對我們來說熟悉又陌生的地名——雙溪大年聯絡處。
這個曾無數次出現在志工新聞裡的地方,我們終於親自來到。
雖然停留時間不到一天,但當地慈濟志工的用心,卻處處可見。
長桌上,滿滿一桌精緻的傳統蔬食早已備好,只為迎接我們的到來。他們說,這一刻,已經期待了兩個多月。
人文志業團隊也帶來精彩的講座,現場座無虛席,許多志工還邀來鄰里親友共同參與。
有聽眾說:「不管多忙,我都一定來,因為他們,是從臺灣來的啊!」
空間不大,卻藏著最緊密的情感與相知的心。
我們知道,這次不是匆匆而過,而是一場誠摯的相會。
雙溪大年,我們期待下次的再見!
圖文:邱柏誠、李旻佑
大愛之夜.吉打|一場來自四面八方的相聚,只為感受大愛的溫度
4/18晚風吹過馬來西亞最北的吉打靜思堂,一場匯聚音樂、故事與祝福的大愛之夜悄悄展開。
這不是一場普通的演出,是有人攜手25位親友,遠道而來;
是有人第一次走進靜思堂,內心早已被感動填滿。
由吉華獨中舞蹈團開場的〈永遠的吉打河〉,舞出了地方情感的厚度;萬芳與陳素瑄以深情歌聲串起共鳴,
萬芳一度哽咽,是歌者,也是聆聽者。
慈濟志工陳淑鑾師姊也分享她多年來與大愛台的連結:「積善之家,必有餘富」,
她希望更多人一起打開電視、打開心門,感受善的力量。
大愛之夜不只是一場活動,更是一道溫柔的光,照進每個人的心裡。
這一夜,我們相信:大愛已在吉打靜靜落地,未來,會從這裡繼續延續下去。
從腎友身上,看見人文的力量
吉打靜思堂自 2010 年落成以來,慈濟四大志業在這裡紮根延伸,其中的洗腎中心,原設於日得拉,如今共有 30 張床位,可服務最多 112 位腎友。
這裡,不只是醫療,更是身心靈的療癒空間。
腎友楊木欽,每週搭半小時火車來洗腎。四小時的治療時光,他選擇收看大愛台,靜靜感受心靈的陪伴。
這次大愛之夜,他更號召超過 25 人,一起搭遊覽車前來共襄盛舉。
另一位腎友陳南鸞(Lamduan),來自泰國。透過大愛台接觸到慈濟,2019 年授證成為慈濟志工。
她說:「上人說,能做好事,就是好人。」現在的她不僅擔任翻譯,更是香積菩薩,把握每一次「能做」的機會。
在這裡,每一位腎友都不只是病患,而是與慈濟同行的家人。
圖文:邱柏誠、李旻佑
感恩吉打|謝謝你們,讓我們從頭到尾都被接住
從飛機降落的那一刻,我們就知道——這不只是一站行程,而是一段被深深接住的旅程。
花束迎接、孩子們的舞龍舞獅、每一張笑臉,吉打家人用行動讓我們安心落地。
這一站,我們完成了九場豐富的人文講座,從行入經藏、說故事的魔法、影音分享、心靈交流,到感恩環保志工十萬雙手的愛——每一場都激盪思考、啟發行動。
台上台下的對話,讓我們看見慈濟人文的深度與寬度,也讓彼此的連結更加緊密。
生活上,更感受細膩照顧:菜單因團員狀況臨時調整,只為讓我們吃得安心。
在 4/18 晚上,我們一同完成全球首場直播的大愛之夜。活動結束後,全場起立、互道感恩——
那一刻,我們鞠躬的不只是儀式,更是將心交給彼此。
人文志業也特別製作了一段吉打全紀錄感恩影片,把這幾天的點點滴滴收錄下來,
只為說一聲最真誠的:謝謝你們。
這份溫柔,我們都收到了,也會牢牢記住。
大愛之夜.檳城|在星空下,把愛找回來
4/19 晚上,檳城靜思堂廣場的天空特別美,星光下,我們一起坐著、聽著、感受著——
大愛之夜首次走出戶外,在柔和夜色中展開。
手語團演繹《大愛讓世界亮起來》,萬芳與陳素瑄接連登場,合體演唱〈把愛找回來〉,熟悉的旋律像一道道溫柔的光,照進每個人的心。
人潮滿滿,連車頂上都有人坐著,只為一睹這場溫暖的夜晚。
其中一段分享,悄悄讓人紅了眼眶——
慈濟志工吳燕卿說:「我對爸爸說對不起,曾經那麼恨你。」
而爸爸只是輕輕地回:「沒關係。」
那一刻,她才明白,愛一直都在,只等我們鼓起勇氣,回頭去擁抱。
這不只是一場音樂表演,更是一場溫柔的陪伴,靜靜喚醒我們心底的善與愛。
小小地方,愛正在悄悄萌芽
在檳城,我們走進 TLC 二手惜福小賣部。
這空間,是由78歲的志工陳雅楓師姊發起的。從護理長退休後,她從路邊小攤做起,如今與兩位80歲夥伴──李新勤與周清心──一起守著這片惜物的小天地。
空間不大,物品卻樣樣乾淨整齊、充滿溫度。14年來,也圓滿了三位榮董的發心捐助,讓惜福的力量持續延伸。
我們也走訪了「打槍埔」──一棟四層的老建築,在志工們手中活化重生:
二樓是孩子們的課後輔導空間,大學生與上班族志工陪伴孩子學習與成長;
三、四樓則成為長者的活動天地,做手工藝、聽講座、彼此相伴。
曾經被遺忘的老房子,如今成為每天都有人用愛灌溉的「希望基地」。
一群人,日復一日默默守護,
只為了等一顆顆善的種子,在這裡悄悄發芽。
從恨到願,從痛到願意——洗腎滌心,那年她18歲
2025年4月22日,我們來到了檳城慈濟洗腎中心。
葉慧婷師姊 分享了一段深藏於心的故事——
18歲,正是青春正要綻放的年紀。
她聽從父母的安排,踏入醫院、坐上那張診療椅,卻沒想到,這一坐,就是一輩子。
她不知道洗腎椅那麼昂貴,會讓一家九口的生活更加吃緊。
爸爸是小販,日日不歇,用一塊塊零錢,撐起她每週兩、三次的洗腎費用。
她怨、她恨,覺得命運不公。
她把被子蓋在頭上,不想說話、不想面對,甚至一度想放棄一切。
直到她來到慈濟洗腎中心。
這裡的補助與照顧,讓她找到工作的機會,成為一名補教老師,重新找回自信。
她也看見,有醫護人員為了減少腎友的疼痛,犧牲休假,默默守護。
那一份無私的愛,深深觸動她。
如今的她,學會感恩病苦,視洗腎如洗心。
她說:「是這個病,讓我認識慈濟,看見大愛,也找到慧命的方向。」
這條路,她會繼續走下去,並希望,能帶更多人一起走上來。
斯里尼蒙環保先鋒隊
退休前,吳錦芳(濟勉)師兄做的是機械拆解回收,退休後,接受女兒美圓的邀請,開啟日復一日的環保任務。
每日天才濛亮就出門,從第一個打開環保站的門,做到最後一個關門回家,一年365天從無間斷,師兄說,環保站是他第二個家。
12年前,因肺病送醫,經歷生死交關後,他發願:「要做環保做到90歲,不能做為止。」沒想到,12年後病魔再臨,起初只是後腰微痛,直到兩三個月前劇痛難忍,才就醫發現已是肺癌第四期。
他形容自己像被逼到牆角,開始與病痛談判:「我們可以和平共處?我發了做環保的大願力,邀請你一同來成就。」但病魔並不聽話,他夜夜疼痛難眠,只能靠聽楞嚴經入睡兩三個小時。
4月20日,他忍著病痛前往慈濟峇都交灣園區推介禮。那是他期待已久的法會,早早報名與幾位師兄約定要去園區種樹,還想好要在迎賓路旁種下相思樹,迎接每一位「想師」菩薩。
錦芳師兄說:「一路堅持做環保,護持大電視,看著斯里尼蒙環保教育站,一點一滴積累起來,帶動了社區會眾的環保意識,他心滿意足。」
「環保先鋒隊,可能得先卸下盔甲,但是他相信證嚴上人說的自然法則,他會緊緊跟隨,乘願再來。」
4月23日,人文志業同仁前往探視,唱誦無量壽福,感恩這位用生命實踐願力的環保先鋒。
圖文/于東玫
一本書,千里傳|全馬最多書流通的環保站,讓好書持續走下去
在檳城斯里尼蒙環保站,除了瓶罐分類、回收再利用,還有一處藏著滿滿書香的角落——書籍領養中心。
每月,這裡回收到近 1 萬本書,其中約 7,000 本被志工整理再上架,成為陪伴他人生活的溫暖故事。這裡,也因此成為全馬書籍流通量最大的環保站。
從早年教社區分類,到疫情期間的全民自律;從一袋袋回收物,到一頁頁重新翻讀的好書——
環保站不只是資源中轉站,更是愛與知識的發源地。
這一站,人文志業團隊特別前來感恩。
感恩每一位環保志工的用心付出,感恩十萬雙手的愛,默默撐起大愛台的力量。
一本書的重量,也能推動社會溫柔前行。
讓我們一起,讓好書繼續走下去,也讓善的循環,生生不息。
圖文:李旻佑
看著她的眼睛,我們看見了大愛的力量
4月22日,團隊走訪檳城斯里尼蒙環保站——一座由廢棄市場改建、內建圖書館的環保教育站。
75歲的志工寶琴一見到團隊,眼睛彎成了月牙,不斷摀著嘴笑,握手、拍照、擁抱,藏不住的喜悅與激動。
她說,每晚七點,固定收看大愛新聞、人間菩提、大愛劇場,日復一日。也是因為看見大愛,她走進環保站,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她的報紙攤位整齊如一,每捆十公斤,能換得二十馬幣,所回收的金額,她一點一滴存起來,捐給大愛電視,這每一分、每一毫,都是一段發自內心的承擔。
寶琴或許沒想過,她手中折疊的不只是報紙,而是一個電視台的重量,是最深、最真的支持。
圖文:李旻佑
從受助者到助人者,一念之轉,人生就亮了!
阿豪,一位曾因中風,曾經是慈濟的感恩戶,因為大愛電視,心境翻轉,走進了檳城斯里尼蒙環保教育站。
他克服不便的手腳,耐心拆解錄影帶、電腦磁片,用行動做環保,也一點一滴整理自己的人生。
他說:「我是在《證嚴上人說故事》中,看見一隻寺廟裡的小貓選擇茹素,那一刻我決定,也要改變自己。」
如今的他,茹素、做環保,參與見習培訓,希望能早日回到臺灣受證。
他的故事,也讓阿明師兄很感動。
那天兩人握手相約——「我們關渡靜思堂見。」
這份約定,不只是見證生命的轉彎,更是一顆顆善念,在世界持續萌芽的開始。
圖文:李旻佑
北海環保站&書軒|一場大火後,燒出的是凝聚力與不變的初心
人文志業團隊來到位於馬來西亞威省的北海,探訪當地的慈濟環保站、靜思書軒與洗腎中心。
2019年,突如其來的一場大火燒毀了北海環保站。幸運的是,沒有人員傷亡;不幸的是,回收作業因此中斷。但也正是這場火,燒出了一份更堅定的凝聚力。
三年後,北海環保站遷至新址 Mohd Saad,原本的志工沒有缺席,反而接引了更多社區居民加入。
環保,不只是習慣,更是大家共同守護的一份承諾。
80歲的慈濟志工梅玉娟,曾中風、行動不便,卻仍發願:「要做慈濟做到最後一口氣。」她的信念令人動容。
我們也來到北海靜思書軒——這裡由 60位志工店長輪班守護,每位都是慈濟志工,自願抽空擔任一日店長。從不缺席,因為每一次的付出,都是一次與人結好緣的機會。
火,燒毀了空間,卻燒不掉信念。
這一站,我們看見的是慈濟人堅定的腳步、持續的守護,以及那份不曾熄滅的心光。
圖文:邱柏誠
共善共好|在交流中,讓善的影響力持續擴大
在檳城的這幾天,除了滿溢感動的故事,我們也展開了一場場密集且深刻的交流與分享。
從「青年與新媒體的對話」、「麥克風的影響力」、「你就是連結的起點」,到「精準傳播」與「手機攝影實作」,每一場講座與互動,都是知識與經驗的交流盛宴。
當地特別也安排了由人文志業的夥伴——竹琪、旻佑、蘇閱,與馬來西亞的影視團隊及青年志工們,進行跨世代的深度對談。
我們從新聞走入「心聞」,從影像深入「內容」,探討數位社群的經營,與數據背後的「攝眾旅程」等。
我們在分享中學習,也在學習中不斷自我精進。
這不僅是一場場知識的傳遞,更是一次次將「善」的種子悄然播下、燃起希望、彼此傳承——
期許我們都能成為彼此的連結者,一起延續善的影響力,讓愛無限擴大!
圖文:陳竹琪、李旻佑、蘇閱、李文馨
就是要你好看!| 再微小的細節,都是滿滿用心
19天的新馬行,走訪兩國七城,每天奔波,衣服送洗自然成了必要日常。
在檳城,慈濟志工王子騫趁著工作空檔,特地來到飯店幫人文志業團隊載送兩大箱待洗衣物。他家是賣腸粉的小檔口,但這一刻,他卻是我們最溫柔的後勤夥伴。
為了不讓團員混淆,王子騫特別在洗衣袋上貼上標示;等到晚上拿到衣服,不僅整齊折好,還燙得服服貼貼,讓大家能以最莊重的儀表,迎接每一場交流。
他笑著說:「去年回台灣受證,也是受到你們這樣的照顧,現在換我們回饋,當然要把握這個機會。」
謝謝你們,馬來西亞的家人,這一份細膩的體貼,真的比家人更家人!
圖文:邱柏誠
檳城靜思堂.想師館|穿越千里思念情
在馬來西亞檳城靜思堂五樓,有一處名為「想師館」的展覽空間,凝聚著馬來西亞慈濟人與證嚴上人之間深厚的情誼與連結。
1993年,證嚴上人贈與馬來西亞第一尊觀世音菩薩,這尊菩薩由濟航師伯從3000公里外的臺灣護送而來。上人當時特別叮嚀,希望這尊觀音菩薩,能夠引領大家發揮「聞聲救苦」的精神,護念眾生。
館內珍藏著許多珍貴的照片,每一張背後都蘊含著動人的故事,是馬來西亞慈濟人一路走來的見證與回憶。
想師館也細膩還原了上人的法座、書房與盥洗空間,讓每位來訪者都能更貼近地感受上人日常的簡樸與智慧。
圓形展區的地板下,鋪設著一圈「想師豆」,象徵著綿延不斷的思念之情,如同同心圓般,長長久久、生生不息。
圖文:李旻佑、邱柏誠
心靈饗宴.感恩圓緣|從傳統走向傳承,謝謝檳城的深情陪伴
4月23日晚上,在檳城靜思堂,我們與慈濟家人們共同舉辦了一場溫馨的感恩圓緣。
從新山到檳城,15天的旅程中,檳城的家人始終同行,不只陪伴我們走過每一段感動,也在我們生病時默默守護、溫柔照顧。這一夜,是情誼的凝聚,也是心意的交會。
會場特別設置了十多個充滿在地特色的素食攤位,包含:
福建麵、吞雲麵、素古茶、炒粿條、朱腳醋、朱長粉、檳城叻沙、豆蔻水、馬廣濟咖啡杏仁等等,每一道料理,都是馬來西亞志工親手烹製,熟悉的滋味背後,是傳統的延續,更是傳承的開始。
主持人葉校長說:「這是一場心靈饗宴,從傳統走向傳承,吃出對天地的感恩。」
這場晚會,不只是味蕾的饗宴,更是一場文化與情誼的深刻交流。
檳城家人還準備了一份令人感動的驚喜:從新山到檳城旅程的個人剪影與水彩畫像,讓每位人文志業夥伴紅了眼眶。
人文志業團隊也回贈「人文寶塔模型」,象徵這份情誼如寶塔般堅定挺立,願這股精神永不消逝、長存人心。
晚會最後每位團員與一路相伴的志工夥伴,分享彼此這段旅程中的學習與感動。
我們相信,這份牽絆,將會成為彼此下一段旅程最堅實的力量。
謝謝檳城,謝謝你們用心守護,把我們放心上,讓我們深深感受到:愛,從來不遠。
馬六甲靜思堂|每個人,都是善的連結起點
4月24日,我們從檳城來到馬六甲,走進全馬來西亞第一座靜思堂。
這裡,承載著慈濟在地深耕的點點滴滴——我們探訪了義診中心(涵蓋多科別)、靜思書軒、
社會教育推廣中心與大愛幼兒園,每一處,都是善與愛累積的見證。
隨後展開兩場交流分享:「你就是連結的起點」與「所見及所念」。
人文志業夥伴們也分享:手機就是最好的傳法工具。透過影像與文字,每一次的記錄與分享,
都是將在將心中的善與感動傳遞出去。
在一場場溫暖的互動中,我們更加堅信——每個人,都是善的連結起點,這份愛,會從這裡,持續延續下去。
圖文:李旻佑、邱柏誠
古城裡的溫暖樂章,愛與轉變的馬六甲大愛之夜
從檳城飛抵吉隆坡,再轉乘兩小時車程,我們來到馬來西亞第一座靜思堂——馬六甲靜思堂。
這一夜,大愛之夜在古城溫暖展開。
最動人的,是一段來自三千多公里之外的真情分享——
大愛劇《回甘人生味》本尊柯國壽師兄,與太太定娥、兒子仁程同台懺悔,當眾下跪悔改。
從曾經暴怒如雷,到如今誠摯低頭,那份勇敢與真心,令全場動容。
同樣在這晚,表演藝術家 殷正洋的新馬行首場演出,也在馬六甲溫柔登場。
當〈感恩的心〉的旋律響起,台下有觀眾相擁而泣,歌聲牽動心弦,愛與感動在夜色中悄然流轉。
在這座歷史古城裡,這個夜晚,我們記住了——
愛,可以讓生命轉彎,也可以讓夜空閃耀發光。
圖文:李旻佑、邱柏誠
感恩馬六甲|48小時,全力以赴的溫暖協力
馬六甲,我們停留不到 48 小時,卻感受到滿滿溫情與力量。
我們一步步走進這座古城的人文故事,也齊心完成一場令人動容的大愛之夜。
演出後,大家齊聚互道感恩,謝謝每一位前線與幕後的家人,讓這場活動圓滿呈現。
人文志業品牌長林天來師兄,也將象徵傳法與傳愛的人文寶塔,致贈給馬六甲執行長羅慈瑞師姊,表達深深敬意。
慈瑞師姊感動地說:「我們是上人的弟子,在馬六甲不努力不行,要凝聚更多志工的力量,因為能為慈濟付出,就是一種福報。」
短暫相聚,卻深深記住這份團結與感動。
謝謝馬六甲家人,讓愛在這裡繼續延伸。
圖文:李旻佑、邱柏誠
喜上加喜|麻坡靜思堂一歲生日,就在大愛之夜
麻坡,位於馬六甲以南,一座充滿人情味的小城。2024年4月27日,麻坡靜思堂正式啟用,
今天,我們帶著感動再次踏上這片土地。
這場大愛之夜,特別選在靜思堂一歲生日的時刻舉行,一輛輛遊覽車載著民眾而來,現場熱鬧又溫馨。
活動總協調是34歲的余佳佳──14年前,她曾以觀眾身分參加大愛之夜,如今勇敢承擔,成為幕後靈魂人物,
為這場盛會投入所有心力。
午後,一場大雨灑落,洗淨大地,也洗滌了每個人的心。
即便人文志業團隊僅在麻坡短短停留8小時,那股溫暖、那份純粹的感動,卻深深留在心裡。
感恩麻坡家人的用心,祝福麻坡靜思堂,一歲生日快樂!期待未來更多次的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