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臺灣最近只有99公里遠的菲律賓
是個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的熱帶國家
由約7,641個島嶼組成、人口超過1.13億人
菲律賓物產豐富、生物多元、人口眾多
但常年飽受地震、颱風、洪水侵襲
屢屢帶給菲國人民生命、財產嚴重損失
1994年慈濟在菲律賓成立聯絡處
從義診開始逐漸開展出慈善、教育等志業
如今在呂宋、米沙鄢和民答那峨這菲律賓三大島群上
都可以看見慈濟人越走越遠、越遠越巨大的身影
保和日誌
Logbook
🔸2013年保和島發生一場毀天滅地的強烈地震,但卻也是慈濟在這裡種下慈善因緣的開始。
🔸十多年來慈濟志工持續在這裡深耕,帶動許多當地學生與民眾一起投入。
🔸尤其是教育更是長期頒發獎助學金,減輕家庭負擔,還資助成績優良學生念大學,讓弱勢生有機會翻轉命運,進而帶動更多人投入慈善,讓愛拓展到島上的每一個角落。
🔸2013年底保和島發生大地震,慈濟幫忙毀損嚴重的聖嬰王中學興建簡易教室,讓學生可以安心學習。
🔸但2023年志工發現學校雖然有電腦課,但卻欠缺電腦供師生上課與學習之用,於是輾轉向臺灣的慈濟再生電腦團隊提出需求,一年多來,已陸續捐贈了150台再生電腦,送給保和島有教學需求的學校。
🔸保和島傳統民居高腳屋,大都以水椰葉覆蓋成頂、用竹片編織成牆,既通風又環保,只是難以抵擋颱風或火災摧殘。
🔸2021年12月的雷伊颱風狂襲保和島,許多房屋被強風摧毀,為了幫助弱勢家庭,慈濟志工開始投入「安心修繕」專案,讓無家可歸的災民,有一間屬於自已的Happy Home快樂屋。
保和快照
Snapshot
你好!邦貢班瓦
菲律賓保和島與宿霧之間,散布著許多小島,其中位在距離保和島圖必耕港、大約一個小時航行時間的「邦貢班瓦島」(Bangon Banwa),長年因為缺乏淡水,居民生活極為不便。…
保和農村曲
菲律賓的保和島盛行喀斯特地形,在島嶼的中部形成1200多座著名的巧克力山群,這樣的地形因地層中的碳酸鈣被雨水溶蝕,形成豐富的地下河流,當地下河流露出地面時,居民便得到賴以生存的水源。…
當天主教徒遇見慈濟
黃三民師兄,天主教徒,菲律賓保和島第一位受證的慈濟志工。
2013年10月15日,保和島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時,黃三民正在宿霧照顧病重的母親,不久海燕颱風在獨魯萬、奧莫克等地造成毀滅性的災難,十天後,黃三民的母親過世,天災與喪親同時衝擊著他…
你好!邦貢班瓦
菲律賓保和島與宿霧之間,散布著許多小島,其中位在距離保和島圖必耕港、大約一個小時航行時間的「邦貢班瓦島」(Bangon Banwa),長年因為缺乏淡水,居民生活極為不便。
2024年的年初,慈濟基金會保和島聯絡處接受太陽能廠商「Power 4 U」負責人陳其毅、台灣「哈馬克科技公司」共同捐贈太陽能海水淡化器,在12月17日終於完成安裝測試,並轉贈給邦貢班瓦島居民,由圖必耕市長威廉(William R. Jao)、邦貢班瓦島村長柔雪兒(Rochelle Premacio)代表居民接受捐贈。
有了這套太陽能海水淡化器,邦貢班瓦島的居民不但可獲得足夠的飲用水,還可以分享給鄰近另外一個更小的島嶼的居民,除了改善用水不便的問題,也讓生活原本就辛苦的島民減輕買水的負擔。
當捐贈與受贈代表、共同以這套太陽能海水淡化器運轉後所生產的飲用水乾杯時,現場響起歡欣的鼓掌聲。以太陽能供電,不增加居民的電力負擔,從井水汲取的「苦鹹水」經過過濾、逆滲透處理後,水中雜質約50PPM,低於歐盟飲用水規定的70PPM,只要做好維護,這套設備將大大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質。
這一年來,保和島慈濟人以耐心毅力、克服台菲文化差異,並取得居民信任,最後才能圓滿捐贈設備,志工與廠商為了幫助他人,走在最前、做到最後,讓這個幾乎被世界遺忘的小島,感受到關懷,也找到持續向前的力量。
保和農村曲
菲律賓的保和島盛行喀斯特地形,在島嶼的中部形成1200多座著名的巧克力山群,這樣的地形因地層中的碳酸鈣被雨水溶蝕,形成豐富的地下河流,當地下河流露出地面時,居民便得到賴以生存的水源。
這些地下水極為珍貴,居民除了用來洗滌,最重要的是水流所到之處,居民可以灌溉稻田,種植各種作物。12月正是居民插秧的季節,除了小型的耕耘機,這裡一切靠人力,農民三人一組,分別負責翻土耕耘、整理秧苗、插秧,他們靠勞力賺取微薄的工資,當稻米收成時,地主還會贈送些許稻米補貼工資。
在保和島,稻田的收成幾乎都是自用、只有少部分能夠出售牟利,因此島上的農民一直是最貧苦的一群,這裡的年輕人無不苦思如何考上大學或外出工作、藉此翻轉人生,住在巴圖安鎮的萊娜薇說,她是幸運的,透過慈濟基金會的助學金補助,她完成大學教育,並在社區的大學找到一份穩定的教職,讓她得以留在家鄉工作生活、養育下一代,並以老師的身分,去陪伴更多家鄉的孩子,尋找自己的人生夢想。
當天主教徒遇見慈濟
黃三民師兄,天主教徒,菲律賓保和島第一位受證的慈濟志工。
2013年10月15日,保和島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時,黃三民正在宿霧照顧病重的母親,不久海燕颱風在獨魯萬、奧莫克等地造成毀滅性的災難,十天之後,黃三民的母親過世,天災與喪親同時衝擊著他。
海燕風災後,上人輕輕一句「莫忘保和島」,2014年,菲律賓慈濟人重回保和島,黃三民抱持著懷疑的態度觀察著慈濟人,付出無所求還要說感恩,天下哪有這麼好的事情?但經過一陣子的觀察,黃三民發現慈濟與其他NGO不同,持續關懷著保和島的災難,因此已經退休的他自願擔任保和島的聯絡窗口,協助慈濟人進入災區幫助災民。
華裔第四代 行善行孝傳家寶
菲律賓有超過一億人口,其中華人大約有110萬人,華人遷入菲律賓始於16~17世紀,西班牙統治菲律賓時期,大部分來自中國的福建省。
黃三民的曾祖父黃天佑則是在19世紀來到保和島,當時家鄉的生活太過貧困,因此來到保和島南邊的河口小鎮洛艾從事貿易。
黃家的事業在曾祖父、祖父的努力下打下穩固基礎,傳到黃三民的父親時,有商業頭腦的父親為了鞏固事業,決定歸化為菲律賓公民,貿易事業也在他的多角經營之下,拓展到菲律賓許多重要城市。
黃三民的父親主張每個孩子應該都有自己的事業,他在父親的規劃下,19歲就到馬尼拉幫忙父親經營公司,在馬尼拉結婚生子,直到產業沒落才結束公司,在52歲那年回到保和島,陪伴年邁的母親。
父親經營事業也熱心助人,黃三民深受影響,當2013年保和島發生大地震時,他就思考怎麼幫助鄉親,慈濟的行動讓他吃驚,也十分感動!他認為身為天主教徒參與慈濟志工工作完全沒有衝突,所有的宗教都強調「愛」,助人不分種族宗教,原本他以為自己只會投入一些時間在慈濟,現在他是全職志工,關懷的足跡遍布保和島,但願受苦的人都得到幫助!
保和新聞
News from Bohol
菲律賓大事記
Chronicle of Events
1995
首次義診
2003
連體嬰分割
2009
以工代賑
2013
海燕風災
2014
保和島聯絡處
2021年雷伊颱風保和島釀災,慈濟志工啟動「安心修繕」專案,截至目前已幫助246戶貧困戶改善生活。